产品与应用

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

产品与应用

线条

生物农药之乙蒜素

发布时间:

2019-06-22

来源:

作者:


【什么是乙蒜素】

  乙蒜素是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抗生素=大蒜素的衍生物。是一种高效无公害广谱仿生杀菌剂,杀菌谱广,以保护作用为主,兼有一定的铲除作用和内吸性。对多种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。兼具植物生长调节作用,能促进萌芽、提高发芽率、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,是复配杀菌剂农药的首选原料。

【作用机理】

  与菌体内含硫基的物质作用,从而抑制菌体的正常代谢。

【效果综述】

  1、速效性,温度在250C以上,24小时见效,72小时控制病害。

  2、活性高,用量少,经测定在50--260ppm浓度范围,可有效抑制棉花立枯病、枯萎病、黄萎病;水稻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恶苗病、烂秧病、纹枯病;玉米大小斑病,黄叶、小麦赤霉病,条纹病,腥黑穗病,西瓜慢枯病,西瓜苗期病害,黄瓜苗期绵疫病,枯萎病,灰霉病,黑星病,霜霉病,白菜软腐病,姜瘟病,番茄灰霉病,青枯病,辣椒疫病及草莓、白术、人参、香蕉、苹果、葡萄、梨树、茶叶,马蹄,花卉,花生,大豆,芝麻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,效果显著。

大地农化

【应用方法】

  1、单独使用:叶面喷施有效浓度为80--260ppm,灌根浓度减半。

  2、可与其它杀菌剂复配使用:乙蒜素机理独特,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,复配增效40%--70%,乙蒜素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已有多使用历史,效果突出,深受广大农民喜欢。特别是近年来乙蒜素系列产品的开发,已广泛应用到多种土传病害的防治。如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、15%乙蒜素可湿性粉剂等。

  以32%酮•乙蒜素乳油为例说明:

  ①棉花浸拌种预防:棉花播种前,注意晒种2~3天,剔除虫种、破种、霉种,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稀释500-800倍液,浸种(也可拌种)。根据棉花种量,配好稀释液,以淹没种子为宜。脱绒棉种一般浸种4-8小时,再闷种4小时,阴晾至半干,然后播种。也可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500倍液喷湿棉种,使种子吸水均匀,再闷种6小时,晾干播种。未脱绒棉种也可使用此法,浸种和闷种时间适当延长。

  实践证明:乙蒜素拌种后,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,棉苗的发病率明显降低,抗逆性增强。

  ②苗期处理:棉花在出现两片真叶后,使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1800-2200倍液喷雾或淋根。田间表现较干旱时,须加大喷水量,保证每亩用药水30-45公斤,以根部见湿为宜;田间湿度大时,则无需喷水过多,以喷湿棉苗为宜。苗期防治棉花枯黄萎病,营养钵育苗效果最佳,直播田在实际应用中农民接受程度可能有难度,但乙蒜素对棉花苗期立枯病效果极佳。可以以此为基准,间隔5-7天喷药一次,连续使用3次,在防治立枯病、炭疽病、根腐病的同时,预防枯黄萎的发生,起到其他药剂难以达到的功效。苗期用药,视苗情而定,棉苗过小或过弱时,应注意增大稀释至2500倍液,且不要反复重喷,否则可能出现药害。

  ③生长期防治技术

  喷雾:在棉苗6叶-现蕾期,枯黄萎病未明显表现出病症或病害处于始发期,是最佳施药期。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1500-2000倍液喷雾,重点茎基部与周围土壤,每亩两桶水,未发病田块间隔10-20天用药一次,预防多种病害;发病作物使用时,应间隔5-7天连续用药2-3次。

大地农化

  淋根:适用于棉花整个生育期,枯黄萎病普遍发生,或常年发病田块。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1500倍液,调大喷头出水量顺杆喷淋,或是拔除喷头直接淋灌。沿棉垄进行全田喷淋,注意棉株茎基部要淋湿。

  灌根:适应于棉花整个生育期,枯黄萎病点片发生,未明显传播扩散;或是有少数病株表现严重,其余棉株病症表现不明显。一般采用拔除重病株,挑治发病株的方法。针对发病株,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稀释2000倍液,每株灌药液150-200毫升(3-4两);也可拔掉喷头用喷管直接灌药。用药7-10天后,再进行一次全田喷雾或全田灌根。

  注:

    ①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温度有关,超过30℃自然隐退。在两个发病高峰期(棉花现蕾-开花期,多数挂铃期)应加强在枯黄萎病发病前提前施药防治。

  ②棉花缺少微量元素易引发病害发生,特别中后期营养消耗过大,应配合微量元素叶面肥使用。

  ③棉花枯黄萎病是土传病害,由根部开始病害引起,仅仅叶面喷施药剂或叶面肥起不到作用。所以防治枯黄萎主要是茎基部用药和土壤处理。

  ④枯黄萎病只能预防与控制,发病后施药防治起到延缓作用,不可能治愈,持续用药不可少。

  ⑤枯黄萎病靠雨水传播,浇灌或大雨过后,应及时施药防治。喷雾与淋灌根结合效果最好。

【防治对象】

  (1)防治甘薯黑斑病。①熏窖,每100千克甘薯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40~60毫升,对水1千克,喷洒窖贮甘薯的垫盖物,密闭熏蒸3~4天,敞窖散温。窖温低于10~C不宜用药。②浸种薯。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1000倍液浸种薯10分钟,取出下床育苗。③浸薯秧。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3 000倍液浸薯秧10分钟后栽植。

  (2)防治水稻烂秧,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3000~4000倍液,籼稻浸种2~3天,粳稻浸种3~4天。防治水稻稻瘟病,亩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10~20毫升,对水喷雾。

  (3)防治麦类病害。对小麦腥黑穗病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4000~5000倍液浸种24小时,对大麦条纹病用3 000倍液浸种24小时时。对青稞大麦条纹病,每100千克种子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8毫升,加少量水,湿拌。

  (4)防治棉花苗期炭疽病、立枯病、红腐病等,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2000倍液浸种16~24小时.取出晾干播种。浸过的棉籽,不得再拌草木灰,以农药问答免影响药效。防治棉花枯、黄萎病,当田间零星发病时,每平方米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100毫升熏蒸土壤,消灭点片发病中心。对一般棉枯萎病株,每株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乳油1500倍液500毫升灌窝,能促进恢复健康;或亩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10~20毫升,对水喷雾。

  (5)防治大豆紫斑病,用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2000倍液浸种1小时。防治油菜霜霉病,喷32%唑酮•乙蒜素乳油2000~3000倍液。

  (6)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,亩用32%唑酮•乙蒜素20~40毫升,对水喷雾。

  (7)防治葡萄及核果类果树根癌病,在刮除病瘤后,伤口用32%唑酮•乙蒜素200倍液涂抹。

  (8)防治桃树流胶病,于桃树休眠期,在病部划道后,用32%唑酮•乙蒜素100倍液涂抹

版权所有 © 开封大地农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郑州    营业执照   SEO标签